合同法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合同纠纷更新时间:2025-02-05 10:02:10 49人浏览
李亚敏律师
李亚敏律师
擅长:民间借贷、期货交易、涉外经济

合同法履行不能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履行不能又称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事实上已不可能履行债务。履行不能使债的目的客观上无法实现,因而导致债务消灭或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

  债权人无法请求继续履行。

履行不能的情形

  履行不能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标的物已灭失;有时标的物虽然存在,但因为法律上的原因而不能交付,如标的物被依法规定为限制流通物;有时是因为债务人自身的原因不能提供原定的劳务,如在以提供劳务为标的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等。

  履行是否可能,应依一般社会观念判断,而不能仅凭债务人的观念加以断定。凡依社会观念认为债务事实上已无法强制执行,即属于履行不能;即使尚有履行的可能,但如果履行将付出不适当的代价或冒有生命危险,或因此违反更重大的义务,则依诚实信用原则,也应认定为履行不能。但履行不能不包括下列情形:履行困难;债务人缺乏资力; 选择之债中尚有可选择的给付; 货币之债和利息之债。

履行不能法律后果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如下:

  第一、自始履行不能的有效合同,不能是否可归责于债务的事由,债务人均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免除债务人的实际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请求赔偿损失。此外,若违约人的行为构成犯罪,违约人依法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致使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债务人应免除实际履行责任,但应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可依法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第三、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一时履行不能,待不能原因清除以后,债务人应履行原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但此时履行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规定。

  第四、因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可解除不能履行部分的实际履行责任,对能履行的部分仍应继续履行,但不得违反《合同法》第110条的规定,并同时承担违约责任;若部分履行不能致使债权人订约目的不能实现,债权人可解除合同,并请求赔偿损失。

  第五、若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致合同履行不能,债务人的法律后果分别表现为:(1)解除原债务的实行履行责任。因一时履行不能,债务人在不能障碍消除前不负履行迟延责任;(2)遇有履行不能情形时,债务人有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并有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的义务,如《合同法》第118条的规定;(3)除承担违约责任,如《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


咨询
高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陆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黄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徐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徐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陆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沈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徐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沈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图文说法律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