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攻略 | 工资拖欠?勇敢维权指南

#劳动纠纷更新时间:2025-02-05 10:02:10 50人浏览
安娜律师
安娜律师
擅长:知识产权、投资纠纷、合同纠纷

工资被拖欠,这是许多打工人都可能遇到的烦心事。辛苦工作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实在是让人愤怒又无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遇到工资拖欠时,我们该如何有效地维权。


一、工资拖欠的界定与违法性质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一般来说,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 30 天内结算工资,超过 30 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例如,非全日制用工即临时工(小时工)每个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 15 天,具体支付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没有按时支付的即为拖欠。全日制用工的,工资每月用货币支付一次。具体每月支付时间由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没有按时支付的即为拖欠。


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此外,还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总之,超过 30 天未结算工资就属于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一)经济赔偿与补偿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 25% 的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经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仍然不支付的,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例如,用人单位无故拖欠职工工资,劳动者可以举报到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赔偿金。


(二)行政处理与处罚

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行为会采取一系列处理方式。首先,会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要求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若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行政部门可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 50% 以上 100% 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同时,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别责令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劳动者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差额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 50% 以上 1 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三)列入 “黑名单” 及刑事责任

用人单位严重拖欠工资可能被列入 “黑名单”。例如,克扣、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达到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或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将被列入 “黑名单”。被列入 “黑名单” 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将受到人社部门的行政处罚,同时,“黑名单” 信息还将推送至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相关部门依规对违法单位和个人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等方面实施联合惩戒。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例如,东阳市六石某洗衣店经营者吴某某因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东阳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三、被拖欠工资的解决途径

 


(一)协商解决

协商是被拖欠工资时的首选办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用人单位进行友好协商,双方可以在相对平和的氛围中解决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协商过程中,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表明自己的困难和权益诉求,同时也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劳动者可以提出分期支付工资的方案,或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调整工作安排和薪酬待遇,以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二)举报投诉

1. 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劳动者可以举报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劳动监察部门在接到举报投诉后,会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处理流程一般包括登记立案、调查取证、处理决定等环节。自接到举报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受理,自受理之日立案调查,60 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对情况复杂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 30 个工作日;调查完成后在 15 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或者责令改正);在 90 日内对行政处罚、行政处理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 劳动者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举报投诉。如拨打 12333 热线,这是全国统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咨询投诉电话,大多数地区是 24 小时人工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劳动维权二维码、劳动维权电话、劳动维权窗口、举报投诉网站等方式进行举报投诉。


(三)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的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仲裁程序如下:仲裁申请人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并依照被申请人的数量提交副本。申请书应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内容。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对于一些特殊的劳动争议,如部分一裁终局的案件,单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


(四)提起诉讼

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也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例如,在一些案例中,用人单位在仲裁裁决后仍拒绝支付工资,劳动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终成功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五)申请法律援助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主要包括经济困难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经济困难的标准由各地参照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定执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指劳动者有充分理由证明其合法权益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需要法律援助来维护其合法权益。


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如下: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法律援助申请表、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法律援助申请人经济状况证明表、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等。法律援助机构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法律援助。如果决定给予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机构会指派律师为申请人提供法律服务。


 


四、理性维权,合法讨薪

 


(一)理性维权的重要性

劳动者在被拖欠工资后,保持理性维权至关重要。采取极端手段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还可能给自己带来法律风险,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比如,“暴力讨薪”、“玩命讨薪”、殴打欠薪人、拘禁人员、毁坏欠薪单位财物、爬楼、堵路、服毒、引燃煤气罐、自残等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这些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导致劳动者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二)证据搜集的方法

1. 劳动关系证据留存:


盖有用人单位公章的劳动合同;盖有用人单位公章的欠工资的欠条;具备用工单位负责人或管理人员签名的欠条;盖有用人单位公章或财务章的单位工资单、工资表、职工工资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单据或记录;工作证、服务证、工作胸卡、工作服、工作标记等证明身份的材料;盖有用人单位公章或财务章的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考勤本等等。


2. 劳务关系证据留存:


具备双方签名的承揽合同、雇佣合同等;具备包工头或雇主签名的欠条;用合法手段得到的与包工头或雇主本人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录音、录像(微信聊天记录、录音录像内容要有针对性能证明相关欠薪的日期、金额等);工友、劳动见证人的证人证言等等。


3. 其他证据搜集途径:


应聘登记表、入职登记表、录用通知书、面试通知短信等;工作服、出入证、厂牌、工作证、技术认定证书、专业证书年检记录等能够证明职务身份的证件;工资单、工资收入证明(需会计人员签名)、社会保险记录单、企业年金单、住房公积金单或其他工资发放记录等(工资发放为现金可忽略);打卡记录、考勤记录、加班通知等;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发表有自己作品的公司内部刊物或者公司网站有关自己事迹的报道;工作记录单,本人代表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客户业务记录等;由公司签字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薪资确认书、调岗通知书、解除通知等;公司或者公司工会发出的本人是当事人的荣誉证书、奖状、惩罚通知单、工会会员证;工作中来往邮件、qq 聊天记录、微信记录、工作安排短信记录等;与公司领导谈话、工作情况的录音、录像;财务借款单、报销凭证等;因交通事故引发工伤,交警部门调查询问的笔录;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登记、询问调查笔录等;邮寄地址为单位的信用卡账单。


(三)证据保存的注意事项

1. 劳动者要养成 “留痕” 的好习惯,每次发工资前,记得截个图或者拍个照,保存好工资条。


2. 与老板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要及时保存,尤其是老板承诺加薪或者发奖金时的记录。


3.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不公正待遇,如加班没有加班费、被克扣工资等,要及时找同事或者朋友作证,并保存好他们的证词。


4. 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快递等方式向老板发送维权函件,要求他解释工资纠纷的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保留好书面证据。


遇到工资拖欠问题,不要害怕,也不要退缩。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提醒大家,在找工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用人单位,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咨询
高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陆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黄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徐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张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徐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陆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沈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徐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沈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2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3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5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阳律师1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李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高律师4分钟前回复了咨询
图文说法律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