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律师用DeepSeek,都忽略了这些天坑.....

更新时间:2025-03-07 09:13

最近圈里流行一句话:“不会用DeepSeek的律师迟早被淘汰”。但现实是——用错DeepSeek的律师会被淘汰得更快。


春节前DeepSeek R1发布,随之各大平台夸赞声不断。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较“二极管”的发言,我们在使用时,需要客观地分析一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之前,我们也给大家分享过一期DeepSeek的使用禁忌:法律人用DeepSeek的5大禁忌,你的AI助理正在给你偷偷埋雷!


这些不是段子,而是每个法律人使用AI时真实存在的隐患。


但我们发现随着DeepSeek热度的持续走高和功能的逐渐完善,关于AI的使用,也有越来越多需要注意的避坑点。


以下,我们再来具体讲一讲律师应用DeepSeek还要注意哪些天坑:


01 直接用AI出具的数据做统计报告,而不查验数据原始来源

02 审查合同的时候,只是简单下达审查任务,不交代谈判背景和重点

03 案子拿到手直接让AI分析,被局限了思考框架,少了自己的思考

04 忽略未联网状态下的信息滞后性

05 忽略联网状态下,AI信息整合了过多广告、质量差的信息



01

直接用AI出具的数据做统计报告,而不查验数据原始来源


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性无需一再强调,尤其是在法律领域,数据是否精准至关重要。


AI可能会出错,但这在法律统计报告里是不能容忍的。


在之前看到的一些案例中,AI在处理复杂数据时可能会有偏差。AI模型可能因训练数据偏差、算法错误或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导致出具的数据存在错误或偏差,影响统计报告的准确性。


关于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的问题。AI在复杂数据处理中有局限性,也就是说——AI的数据来源也可能不靠谱。

02

审查合同的时候,只是简单下达审查任务,不交代谈判背景和重点


在律师业务中,审查合同是一项关键且复杂的工作,然而,如今很多人在审查合同时把合同一甩,跟AI直接下达审查指令,就指望它能分析个头头是道,但并不是这么回事。


直接让AI来审,没有要求、没有对标的模板、没有背景细节,它审出来的版本肯定不能让客户满意。因为AI毕竟是基于程序和数据进行分析,它缺乏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对实际情况的敏锐洞察力,无法像专业律师那样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后还得自己从头来过,不仅浪费了时间,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03

案子拿到手直接让AI分析,被局限了思考框架,少了自己的思考

04

忽略未联网状态下的信息滞后性

05

忽略联网状态下,AI信息整合了过多广告、质量差的信息

06

结语

律师伙伴们,AI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砍柴,用不好会砍手。

以上给大家分享的5大天坑,大家在平时使用DeepSeek时也一定要格外注意,在学会利用AI工具进行效率革命的同时,也切莫过于依赖。